智能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是教育咨询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在高考仍然是莘莘学子最重要的上升通道的现实国情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这个对一般人略显陌生的行业,在“家有考生”的家庭眼里具有非一般的魔力,学生和家长对专业选择及高考报考科学指导的需求十分迫切。在一次高考志愿讲座课间,记者亲眼看到一位家长拿着银行卡爽快刷出数万元的咨询费,口里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我的孩儿就交给你们了。”
“高考在人生中就这么一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协助考生正确地做出人生中的这次重要抉择。我常常对员工说,某种意义上,我们担负的是人生决策师的角色,看上去决策的是孩子的高考志愿,实际上规划的可能是他的整个人生,这个行业特殊性在这儿,大意不得,必须慎之又慎。” 智能高考填报咨询服务领域的先行者、中美计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计桥高考志愿研究院院长赵京说。
赵京的办公室很简朴,除了满屋的书外一无长物,唯有办公桌上一套家伙事儿齐全的茶具格外显眼。正是阳光和煦的春日下午,赵京不徐不疾地煮水,熟练地泡起了一壶功夫茶。他端起来悠悠嘬上一口,“计桥要做一家慢公司,就像这一壶茶,要慢慢品,不能急。”
发现商机:智能系统使高考志愿填报更科学
今年,赵京创办的中美计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刚好进入第十个年头。经过十年深耕,赵京在圈内已被贴上了“高考咨询专家”的标签。每逢高考前夕或高考改革政策出台时,他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各大媒体的教育版面和频道上,他的博客已有300万的粉丝量。而计桥也成了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更在考生和家长中收获了宝贵的口碑。不少家长和孩子在考上大学后还一直与赵京及他们的咨询师保持着联系,有的孩子直到大学毕业还来征求计桥对自己职业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回首往事,在赵京看来,所谓的“创业史”不过是一个理工男出于对数据和技术的迷恋,而跌跌撞撞走出来的一条由产品而服务的探索之路。
赵京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他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郑哲敏,而郑曾是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所以,论起来,钱学森应该是我的师爷。”赵京笑着说,“郑老师当时连我在内带了四个学生,可惜我们几个后来都没好好搞研究。”
自认“没出息”的赵京迷恋技术和数据,酷爱计算机编程。他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小型技术公司,也兼做技术咨询,收入不错,“2000年的时候,我年收入就差不多16万美金,有时卖点软件,一个月还能额外挣个万把块。”
2005年,赵京回到中国给一个谋求上市的公司做技术咨询,恰逢一亲戚的孩子要填报高考志愿。那个时候北京还是考前报志愿。赵京好奇地琢磨,高三考生到底依据什么选择填报的大学,学生怎么知道能够考上哪所大学?有没有一个模型,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填报中的难题,有效降低落选风险?“做一个统计模型,使高考填报更科学”,这念头一萌发,就牢牢占据了这个理工男的心,他四处找同学朋友研究论证,最后决定,干!
2005年下半年,计桥的产品——以排名为科学报考核心理念的智能报考系统“高考GPS”研发出来,这个系统包括申请表、招生计划、各高校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等。用户购卡后只要登录服务器,就可以享用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在系统帮助下,根据自己的成绩、排名、个性、意愿,将各种信息进行匹配,得出个人的志愿填报方案。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突破是计桥率先使用成绩排名法构建填报系统,因为只有排名才能帮助一个考生更准确地找到自己在择校格局中的定位。“当时大家都是以分差为填报志愿的依据,怎么想到以排名为报考核心依据呢?”记者很好奇。“学数学的人很容易想得到!”理工男狡黠地一笑。他解释说,以学生高考成绩排名做报考依据更准确更科学,但是由于做排名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人工计算起来工程浩大,不如分差来得简便易行,所以当时大家比较习惯用分差法,而计桥通过计算机设计出的统计模型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从而使高考填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升了一大步。
十多年前,网络远没有今日普及,计桥的“高考GPS”卡采用的是登录服务器的网络版,这在当时算是很超前的了。那时市面上流行的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产品主要还是桌面版,即一些刻有政策电子版、院校招生计划的光盘放进电脑里播放。新产品上市还闹出不少笑话。有个家长跑到公司里来闹,说你们这东西是骗人的。赵京问怎么了,那位家长说,你说我这卡插哪儿呀,找遍了电脑也没找到插口。
除了使用问题,更大的难题显然是新产品推广所遭受的各种怀疑和不接纳。
“我一个理工男,口才不好,但我逻辑性好。”他想到的突破口,就是先找一些中学高三年级数学和物理老师来体验他们的系统,“数学和物理老师逻辑能力比较好,我们互相好沟通,而且比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更有时间和耐心听我讲。”他请听懂了的老师们给学生传达个讲座信息,他就在校外租场地开讲座,做高考填报志愿的知识普及,顺便推销计桥的“高考GPS”。
幸运的是,一个重点学校的年级组长持着谨慎的态度,让学校学生试用了计桥产品,并用学生最后的填报成功率做了统计,发现竟然比北京市整体填报成功率高了10个百分点。产品由此收获了口碑,逐渐在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倒逼转型:在个性化服务中找到核心竞争力
从卖产品到做服务,这个重大转型发生在2009年,计桥的定位从产品主导变成服务主导,开始把一对一的报考咨询服务调整为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次转型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倒逼出来的。”赵京说。
从2006年产品上市开始,“高考GPS”的销量一年一个台阶地稳步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计桥发现,虽然“高考GPS”并不难上手,但不少家长对计算机并不熟悉,也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学习填报志愿方面的知识,而是希望计桥能够直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一开始就是给自己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帮忙,慢慢地,随着产品销路和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家长提出更多更细的咨询,希望我们能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还有人提出希望我们能给个一揽子的方案。”
于是,计桥一方面根据家长的需求来优化产品,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培训咨询顾问来操作软件,尝试着根据考生的成绩和期望给出一个可操作的、综合效益最优的解决方案。
这个转型看着简单,实际上却是从“卖产品给用户,让他自己操作和决策”到“我帮你操作和决策”的重大飞跃,这个“决策”对企业来说一年只有一次,而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一生只有一次。无论对技术起家的计桥还是理工男赵京个人而言,这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直到七年后的今天,赵京仍感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做得越多越觉得难,我们需要学习更多,了解更多,积累更多。时代飞速发展,社会快速更迭,我们的知识面和视野都要大大拓宽,才能跟得上用户对我们的需求。”如今的赵京和他的咨询师团队,除了研究高考相关政策和高校海量资讯,更要研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和行业趋势,以给考生在院校选定和专业方向上提供填报参考。
“如果说做产品是硬实力,那做服务靠的就是软实力。一套好的方案就是帮助考生和家长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意愿,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厘清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并且尽可能地规避掉其中的风险。”赵京说。
赵京做方案的精准使他在圈内越来越有名气,也常常使家长惊讶,以为他知道什么“内幕”。赵京笑了,这正是计桥系统人机配合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完成大量运算和分析的强大之处。
目前计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高考GPS”,考生可以自己学习并完成填报的“高考GPS”系统;第二类是考生和家长自己有规划,咨询师帮忙用软件一对一地完成方案的制作;第三类是对于需要在全方位提供服务的考生的高端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随着名气扩大,计桥的个性化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单一的填报志愿,到自主招生、港澳台大学填报甚至延伸到留学服务。资深咨询师的服务单价已经突破万元,最夸张的是有的一套服务和解决方案价格近10万元。
不玩概念:致力于建立一个行业标准
每年有近一千万考生,如果每个家庭平均花一千元做志愿填报服务,这个市场规模就接近百亿。如此可观的市场规模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业这两年越来越热,不少企业投身此列,借此登上资本市场的案例也不少见,但其中有一些在赵京看来,明摆着是在玩概念甚至只是讲故事上市圈钱的。
“现在引力波产品都出来了,连袜子都纳米了,特别是大数据,人人都在说,成了时髦。”赵京毫不客气地说。一家自称是高考填报咨询服务企业的公司总部在北京,却从未见过该公司在北京开办过讲座、举办过活动,也没为考生做过咨询服务,上市市值却高达几十亿;还有家企业,号称一年用户达百万,按此测算,平均每分钟得卖出两张卡才行。“这可能吗?”赵京摇摇头,“都是在讲故事玩概念,在忽悠,这只能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
说起来,赵京也被忽悠过一回。2008年底,某大型教育机构对计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达了收购的意向。此前该大型机构刚刚宣布获得1.03亿美元的融资且开始大手笔对外收购扩张。然而几个月后,对方告知,公司策略发生调整,收购作罢。
本以为收购铁板钉钉,计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将近半年没有做销售,结果这一年下来计桥账面亏损几十万元,员工出走,赵京内忧外患,差点放弃。
经历了这次风波,赵京对资本助力清醒了许多。他重新把精力投入到做好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不再奢想一口吃个胖子,而是踏踏实实地稳步向前。从2010年销售收入的200万元到2016年可望达到的2000万元,此后,计桥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得更从容自信,对资本的认识也更为理智与审慎。“为什么融资,估值该定多高,融了钱怎么持续发展?如何平衡资本逐利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老实说,我还没想好。”
在赵京看来,智能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是教育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目前整个行业既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也缺乏规范的竞争环境,总体而言,行业缺标准,服务不规范。“计桥现在要做的,就是规范和完善企业的各个方面,努力建立一个行业标准。我常在公司里讲,计桥不搞多元发展,只老老实实做填报这一件事,要有定力,有耐心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做得更好,还是那句话,不要急,我希望做一个慢公司,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深耕十年,看得出,赵京对于这个行业已经有了更多的感情、责任与担当。 “计桥,取名计算机的‘计’,搭桥的‘桥’。我想我们所努力的,就是为高考学子和心仪的高校之间搭一座桥,这是人生大计,更是梦想之桥。” 赵京这话,像在说计桥,更像在说自己。